招商投资
当前位置:江苏赣榆工业园区>招商投资

去年天津技术合同落地京津冀超825亿元

发布时间:2024-04-28

昨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大会设置了技术转移成果和服务机构的案例分享、需求发布、成果路演等多个环节,旨在促进三地技术交易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天津技术合同在京津冀落地达到825.85亿元,同比增长23.17%。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反映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科技创新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十年来,京津冀技术协同攻关机制更加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技术交易愈加活跃。2023年三地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京津冀三地之间技术交易活跃,为区域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邓丽说,数据显示,天津流向京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35.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29.3亿元,年均增长率24.9%。

天津主动融入北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2023年天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900亿元,其中在京津冀落地的达到825.85亿元,同比增长23.17%。“这些技术合同主要涉及新能源、现代交通、电子信息等领域。”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梁传辉表示,今年将继续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落地转化。在产出高质量成果方面,三地将共同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聚焦网络安全、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共同打造创新联合体。在技术转移体系互通上,建立成果供需清单,共享概念验证平台,开展成果对接活动。此外,还将共同打造“一园一城”等成果落地载体。

大会需求发布环节,围绕新质生产力,通过现场发布形式,全力打造开放创新的技术交易生态圈。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介绍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情况,并发布合作需求。“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参加中关村论坛。这次参会,带来了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8家企业,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智慧存储、算力、人工视觉等方面。”王浩说,希望通过论坛平台,与更多北京龙头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对接,在技术提升改造、获取金融支持、争取更大市场、助力打造京津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大会以案例分享和成果路演方式,推介了一批京津冀技术交易典型案例。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一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在京津冀落地转化。“我们携手清华大学、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正在加速推进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及集成示范项目,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实践路径。”该公司京津冀区域负责人范正锐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恩菲对高精度算力需求不断上升,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合作打造了矿业领域的行业专属平台天河矿业云,开展深井矿山岩石力学仿真分析、冶炼过程数值仿真等工作。目前,双方正在联合进行“矿山开采领域软件应用”研发,助力矿产资源开发持续向深地进发。

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拥有“京津”双重基因的“种子选手”。企业负责人分享了竞逐“芯”赛道的成果和经验,吸引众多通信、自动驾驶和智能传感等领域企业关注。“作为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我们主要从事微纳结构光电子芯片的研发和制造,落户天津7年来,已经为149家京津冀地区客户提供芯片研发和生产服务。”公司副总裁助理陈景春告诉记者,光电子芯片是支撑社会发展及国家战略需求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据第三方调研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光电子芯片市场规模将超460亿美元。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该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打造了1.8万平方米的产业化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研发,希望推动更多先进技术成果在津落地。

好技术也怕没“伯乐”,技术经理人是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关键环节。“我们从挖掘真实有效需求出发,搭建‘平台+技术经理人市场化合作’模式,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天津联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滕健告诉记者,通过搭建成果转化线上交易平台,打造以技术经理人为核心的市场化技术转移合作体系,极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交易平台上,项目两周内对接率超过80%,交易成功率高于30%。我们正加快建设火炬科技成果产业化京津冀区域中心,打造立足滨海新区、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枢纽型关键节点,力争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改革试验田和示范高地。”他说。